這個標題看來很怪吧,不過這是我想了一整天,我覺得最好的標題了!呵。
我還滿愛吃客家菜的,不過每次去吃客家菜都覺得口味大同小異,而且普遍都油,不過客家本色好像就是重油、重鹹,油油亮亮又香香,過癮是很過癮,下飯也很下飯,難怪會吸引我啦。
很少在台北市吃客家菜,大多時候都是出差到外縣市時,如桃園、新竹、苗栗等客家聚落時才有這個機會,所以當我想在台北市找一家客家餐館採訪時,我倒還真是有點無從著手,除了心中已經內定的一家店外,還想找一家具有傳統風味的,快速搜尋過一些店的資料後,我挑了位在北投的「苗栗客家菜」。

北投,很遠。
原本想騎機車出門到中山站再搭捷運去新北投站跟吳阿伯會合,但沒想到,早上起床卻下起大雨,讓我只好開車出門。(沒從新店搭捷運,是因為下午我還要去台北市另外三個地方辦事,需要機車當交通工具)

新店到北投,需要大約50分鐘的車程,雨天又有點小塞,我開了很久,加上沒睡飽,心情實在好不起來,整個人很疲累。
沒想到,到了苗栗客家菜時,卻在他前幾戶的轉角看到三棵開得很漂亮的櫻花樹,這意外的驚喜,讓我的心情不由得好了起來。

老闆夫妻倆很親切,老闆很熱誠地跟我介紹了很多,也說起了他們開店的故事,最後也熱誠地邀我們留下來吃頓午餐。
薑絲大腸、客家小炒、客家燜筍等衆所熟知的客家菜,在這裡吃起來味道卻是「少一點多一點」。

怎麼說呢?
品嚐的同時,我不停在思索,或許吃第一口沒有太大感覺,但是多吃幾口,慢慢咀嚼這六個字就浮現出來了。

這裡的客家小炒少了油膩度,薑絲大腸也少了酸到胃裡的感覺,客家燜筍同樣的口味也沒有我以往吃的重。
一開始,覺得好像有點不到味,不太像以前吃的重口味的客家菜。
可是,多吃幾口,卻覺得所有食材的原味都多了一點,不以調味料取勝。

人工手洗的大腸,雖然沒有那股酸到胃裡的滋味,但是卻處理的很乾淨,不帶油也沒有怪味,重點是,可以慢慢咀嚼,有咬勁、Q度佳、味道也好,不會像很多客家餐館的薑絲大腸,總是咬不斷、咬不動,只能隨意咬咬就囫圇吞棗。

客家燜筍據老闆說,是每年苗栗桂竹筍產季時,他們就以做酸菜的方式保存起來,一年四季味道都不會變,客人點的時候,會加點福菜下去燜煮。這個燜筍口味不是很重,但是口感很脆,可以吃到竹筍的甜味,讓不愛吃筍的我也吃很多。

客家小炒裡頭沒有放豆干,老闆說這樣成本的支出反而會比較多,因為豆干便宜,加多了炒起來也是一大盤,但是成本卻比較低。
此外,老闆還選用中瘦的豬肉,去掉比較肥膩的部位,炒起來也比較不油膩。
「不過,還是要帶點肥肉,味道才對。」老闆補充。
這客家小炒,魷魚的口感不會太硬,肥瘦肉的比例也很適中,總而言之,很下飯,但吃起來也順口。

另外,有「店內的安非他命」之稱的糖醋魚,沒有加番茄醬、也沒有勾芡,用了深海圓鱈魚切塊,魚塊也沒有刺。這樣的烹調及口味,讓一向不喜歡鱈魚類的我也吃了很多塊。只可惜我們吃的時候,已經涼了,不然我想熱呼呼的時候一定更好吃。
後來,老闆還端了一份福菜肉片湯給我們喝,滋味也是恰到好處,肉片還很嫩呢。

總之,這是一家還滿對我味的餐館,「少一點多一點」的感覺真不賴,可惜太遠,不然一定常去吃。


楊小禎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jen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