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,去採訪位於西門町的蜂大咖啡。
一進門,一樓的店內是客滿的。許多年過半百的客人們,桌上擺著一杯空著了的咖啡杯,一個人靜靜地不發一語或看著遠方,也有三兩個聚ㄧ桌聊天談笑的。
在資訊流通快速的台北,那兒有著一股很獨特的緩慢老情調,彷彿半個世紀以來,未曾改變過。
老闆說:「每天到這裡喝咖啡,對他們來說就像是上班一樣,如果你坐走了他們慣常坐的位置,他們還會不知道自己該坐在哪裡。」
這些頭髮有些花白的老顧客,熟悉蜂大咖啡的空間氣息、熟悉這裡用虹吸式煮法煮出的一杯杯咖啡、熟悉這裡的桃酥、鮑魚酥、雞仔餅的味道,因此數十年來天天都來報到,喝咖啡成為跟吃早餐一樣必做的一件事。

在凝望他們的同時,我相信,深深相信,如果有一天,這些老伯進到店內,發現自己的座位上坐著年輕人,他一定會有點不知所措,因為他習慣了坐在那個「屬於」他的位置。

好像每隔一陣子,我也會產生一種新習慣。而這習慣,都是一個人生活中逐漸產生的,是我所找到讓自己放鬆、打發時間,甚至是滿足的事情。雖然,每隔一段時間,我就不再熱衷這習慣,換成了另一種新習慣。

剛開始步入職場工作的那陣子,固定週六、週日放假,我總會在週六下午自己到公館的某家咖啡店,點一杯用碗裝的Latte,閱讀書架上的報紙,報紙看完接著看看Look電影雜誌。然後,離去。
週日的時候,睡晚了。下午,我會一個人騎車到松江路橋旁的伯諾,點一份蕃茄海鮮麵的下午茶餐,安靜地吃掉一盤麵,喝掉眼前的冰咖啡,然後,一樣離去。好像唯有那時候的伯諾,不會人滿為患,不需要排隊候位,可以挪出一個空間,給我。

記不得哪一陣子了!我開始習慣在假日的下午,騎車到敦南誠品,買一份路旁的印度Q餅,加辣,坐在誠品前的階梯吃掉它,看著過往行人及車潮,再走到地下一樓買一個田中家泡芙,獨自品嚐我所喜歡的冰涼、甜蜜、鬆軟滋味。
印度Q餅消失之後,我開始愛上了誠品地下一樓的印度支那,點一份清淡的雞絲河粉,吃的時候,加點辣椒,將檸檬放進湯裡(不是用擠的哦),細細品味檸檬愈浸愈久,漸漸加重的清酸滋味。每喝一口湯,味道都不一樣。
當然,吃飽的同時,還是要來一個田中家泡芙。

還有一陣子,我開始習慣在下班後到百視達租片,而且一定選擇「當天借,隔天還,省20元」,回到家立即用電腦看片,度過不想去想工作,不想去思念的夜晚。
也有一陣子,我經常一個人看電影,一個人在電影院中進入另一個世界,流淚也不擔心熟人看見。
還有那麼一陣子,我愛上了逛超市,愛上了煮飯,總覺得切菜、洗米可以讓寫稿煩躁的心情變平靜,甚至於日復一復,吃自己煮的紫米稀飯配荷包蛋、蝦醬空心菜,最多的變化就是有時候荷包蛋會變成香菇蔬菜蛋捲。煮飯的時候煮一杯米(等於兩碗飯),晚餐吃ㄧ碗飯,剩下的一碗隔天炒飯吃,炒飯呢?一定要添加一包麥當勞拿回來的番茄醬,灑上黑胡椒粒。也曾經,愛上買各種菇類跟高麗菜、豆腐,回家煮菇菇火鍋吃,一鍋火鍋一個人可以吃三天。
當然還有一陣子,我天天都打香蕉牛奶當早餐喝,就因為那樣的芳香甜蜜滋味,可以讓我好像擁抱濃濃的幸福。

這一切,都是我在一個人的生活中所找到的樂趣,一種讓自己寧靜、愉悅的方式。

至於最近的新習慣,除了整理照片寫部落格之外,最多的大概就是買當期的壹周刊,一個人到胡桃木餐廳(因為那是離我最近的一家「還可以」的餐廳)去吃飯。等菜上桌的時候,我就看雜誌,化解對面沒有人跟我聊天的、沉悶的尷尬。吃飽了,喝過飲料後就走人。不會多待,也不會趕時間。
我想,那是我短暫離開電腦、紓解喘不過氣趕稿的一種方式。

那麼,下一次的新習慣呢?
我還沒找到,也還沒愛上。



楊小禎昨天哭了
2006.4.30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jen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